《美韵之书》带您探讨如何看待企业供应链“危机”中的“机器”
浏览:23 时间:2024-4-13

受疫情影响,全球国际贸易按下了“暂停按钮”。根据世界最大的商务合作平台Tradeshift的统计,中国的贸易活动总量下降了56%,中国企业之间的订单下降了60%,中国企业与国际公司之间的交易量下降了50%。贸易中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困难,全球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将继续上升。根据国际数据公司(IDC)3月中旬的报告,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,中国现有库存已经耗尽。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短缺、劳动力和物流的中断或效率降低、订单取消导致的成品短缺或积压以及未能按时履行合同导致的违约。面对新的市场形势,制造企业的应对策略是什么?数字化工具能给我们什么?供应风险:一切都是预先确定的。古人有一个非常前瞻性的建议:“一切都是预先建立的,而不是预先建立的!”与事后处理风险相比,我们希望提前预防和预测风险。就企业管理而言,机制是一把“钥匙”。只有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,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,实行全程全员参与的供应链风险管理,企业才能“稳扎稳打”地控制市场,从事前风险防范、事中控制到事后改进,协调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,不断反馈、检查、调整和修正,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。例如,在2011年日本福岛地震和海啸之后,尽管大多数公司能够快速评估事故对其直接供应商的影响,但对灾区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的影响却很少。事实上,我们可以将企业信用数据和多级供应商信息整合到SRM、CRM等企业系统中,进行全方位、联动的调查分析,模拟采购风险,全面控制所涉及的一系列采购活动。建立基于行业或产品的全周期风险管控体系,积极防控供应商准入、审计、采购招标、绩效等各种业务流程中的风险。同时,结合各地区自然灾害数据和气象数据,应用云计算分析采购供应布局、采购半径和采购大数据,提前预测风险,有效降低运营风险,提高运营效率。供应实施:4000家供应商由人、机器和材料在一个闭环中提供服务,在制造过程中与300家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,为1000家企业的在线采购提供信息交换服务。以上数据是世界500强企业,美的集团33,354家。"